中新網貴陽11月19日電 題:貴州:“遠教”幫扶催生“一個農業村半數五萬元戶”奇跡
  作者楊雲
  “不到農村不知農民苦,農民的弱勢不僅表現在物質上,更表現在信息上。”貴州省修文縣久長鎮清江村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管理員宋月飛說,隨著清江村產業結構調整,全村大量種植商品性蔬菜,信息的不對稱曾讓很多農民兄弟姐妹吃虧,有時遇到問題都不會運用法律武器維權。
  近日,記者深入修文農村和社區走訪,深切感受到,一個個農村遠教站點已經成為群眾學習技術、助力生產的“加油站”,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、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的“強勁引擎”。
  “對於一直從事傳統農作物種植的大多數村民來說,信息不靈,種植商品性蔬菜很有難度。”宋月飛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發現,村民對商品性蔬菜種植各使其招,對何時播種、何時施肥、何時除草、施哪種肥料等都有爭議。“只知何時種,不知何時收,市場怎麼樣,我們是兩眼一抹黑。”清江村村民這樣對記者說。
  為幫助清江村種植戶們“識天文、懂地理、用科學、找市場”,2009年來到清江村擔任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管理員的宋月飛,多年來騎著摩托車在清江村的田間地頭奔走,背著白色“遠教郵遞員”挎包送資料、講技術、談市場,為田間地頭的幹部群眾和種植戶培訓農業技術和傳授市場經驗。
  “對45歲以下的黨員和種植戶進行1—2門農業實用技術培訓,可以提高他們帶頭致富奔小康的能力。”宋月飛告訴記者,在遠程教育的促進下,清江村產業越做越大,隨著產業的壯大,如何形成“產、供、銷”一體化模式,最大限度實現產業經濟價值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。
  “通過‘遠教’平臺,收集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章程、運作流程等資料給大家學習,引導村民成立了青龍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。”宋月飛介紹,目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734戶2808人,主要從事甘藍、西紅柿、大蔥、辣椒、青菜、白菜、蓮藕等果蔬種植,合作社採取“支部+遠教+基地+農戶”組織模式和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產銷一體化運營模式,集“規模種植、聯合發展、科研開發、果蔬食品深加工、銷售”為一體,建有占地32畝的現代化工廠育苗中心、農資綜合樓、占地30餘畝的蔬菜批發市場、容積1500立方米的冷庫、1000平方米的生鮮配送中心、地磅房等。
  “貴陽市農委授權該蔬菜基地使用‘黔山牌’商標,蔬菜年產量達6800噸,旺季日銷量達200噸,產品遠銷重慶、廣西、湖南等省外市場,並與貴陽家樂福、美加達、北京華聯等超市達成供貨協議,直接入駐超市,是貴陽市蔬菜周年均衡保供的‘菜園子’之一。”宋月飛自豪地說,2014年清江村全村黨員創業帶富26人,輻射帶動150人致富,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0元人民幣,收入超過5萬元的有300餘戶,超過10萬元的有30餘戶,“遠教”幫扶催生了“一個農業大村、半數5萬元戶”的奇跡。
  “與村情結合的信息技術運用是推動‘三農’發展關鍵。”宋月飛認為,自己教會了村民上網,並時時輔導他們通過網絡瞭解更多信息,村民的信息來源不再閉塞。同時,村民們來上網,瞭解到更多的市場信息、法律法規及生產生活相關知識,讓每一個村民都不在閉塞愚昧,知法律,懂市場,學技術,知道用學到的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  “遠程教育就是建在家門口的學校,讓大家感覺和外面的世界很近。”清江村村民感慨。宋月飛說,“就是要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帶來的各種信息幫助村民脫貧致富,豐富村民的‘腦瓜子’、鼓起村民的‘錢袋子’”。
  “縮小城鄉差距,提升農村發展效益,按照常規方式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。現代信息技術和遠程教育技術的發展,為我們加快農村的發展,實現城鄉優質資源共享提供了可能。”修文縣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謝國波介紹。
 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,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開展的根本目的,是要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,把優質的資源、先進的理念、科學的方法、先進的文化輸送到邊遠的山區和貧困村寨,有效地解決農村群眾脫貧致富、信息短缺等問題,縮小現實存在的城鄉之間發展水平的差距,促進城鄉協調發展。
  “自2003年貴州省與山東省、湖南省同時被列為全國首批試點省,開展試點工作以來,經過10年的實踐和建設,為全國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,成為貴州省組織工作和黨建工作的一個品牌。貴州省遠程教育工作已走出一條符合貴州實際、具有貴州特色的發展路子。”貴州省委常委、省委組織部部長孫永春認為,要把遠程教育的重心放在基層,把工作出發點和服務落腳點放在基層,進一步提升遠程教育的吸引力。要把信息化作為遠程教育的發展方向,積極推進遠程教育轉型升級,提高遠程教育的現代化水平。(完)  (原標題:貴州修文縣“遠教”幫扶催農富 農業村半數五萬元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30jaeo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